使用负载均衡搭建高可用架构

此文档帮助用户最大程度地安全、可靠地使用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的高可靠性

  • 集群化部署

负载均衡四层/七层负载均衡服务和控制管理系统均采用集群化部署,通过 OSPF 实现高可用,当负载均衡实例出现异常,集群会自动重建。并且负载均衡服务和控制管理节点分离,当管理节点宕机时,不会影响负载均衡服务使用。

  • 动态扩展

负载均衡拥有动态扩容功能,当用户请求负载过高时,负载均衡会根据负载情况自动扩容,在不影响用户服务的情况下保障用户访问的性能稳定。

  • 资源隔离

负载均衡时间之间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了资源隔离,其他用户单个负载均衡实例负载过高时不会影响到自己使用的实例。

  • 多可用区部署

负载均衡可实现跨可用区的高可用部署,在童地域下实现跨可用区的容灾。当架构跨可用区部署时,在某个可用区整个机房故障时,负载均衡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用户的访问流量切换到同一地域下的另一个可用区,保证服务能力快速恢复。

  • 会话保持

负载均衡策略支持 Session Sticky,即会话绑定,目前支持自动生成 cookie,并插入到用户的响应中,系统可以根据 cookie 内容将用户请求发送到后端固定的服务器上。详见配置会话保持规则

  • 监控检查

开启负载均衡监控检查功能后,当后端某台云服务器出现问题时,负载均衡会将转发到此后端服务器的流量自动切换到其它正常运行的云服务器上,避免因为后端服务器出现故障造成对整体服务的影响。当故障云服务器恢复正常后,负载均衡会自动将流量请求再次恢复到此云服务器上。

Attention

负载均衡后端必须至少挂载 2 台及以上云服务器,才能保障单体云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前端请求能被分发到其他正常的云服务器上。

  • HTTPS协议支持

负载均衡提供了对 SSL 证书的集中管理和存储,用户需要安全加密传输数据时,负载均衡在前端请求时自动进行加密处理。

负载均衡高可用配置实践

  • 建议负载均衡后端至少配置 2 台及以上提供相同业务服务的云服务器,这样才能在某台云服务器出现异常时,负载均衡可以将流量调度到其它正常的云服务器中。否则当单台云服务器发生故障时,会导业务整体不可用。
  • 建议开启负载均衡健康检查功能,以便在后端云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负载均衡能自动将业务访问流量切换到正常运行的云服务器上,隔离故障云服务器直到其恢复正常运行。
  • 用户应在业务层面配置自动重联机制。当后端云服务器异常时,客户端能够自动重联,负载均衡可以将访问流量切换到正常运行的云服务器,进而保障业务的可用性。
  • 建议将负载均衡后端云服务器部署在同一地域的不同可用区内,通过负载均衡可实现多可用区容灾。

负载均衡高可用架构

配置高可用后端服务

  • 如上图所示,为了保证业务整体访问高可用,减少服务中断时间,建议在负载均衡后端配置多台云服务器。负载均衡可作为用户服务的统一入口,将用户流量分摊到不同的后端服务上去,可以实现后端服务的初步水平扩展,以应对和支撑业务增长的压力。
  • 如果配置了高可用后端服务,当某个云服务器发生了故障,负载均衡会将流量调度到其它正常的运行的云服务器上,隔离异常的云服务器,直到故障服务器恢复正常后负载均衡才会将流量重新调度回去。
  • 负载均衡后端的云服务器均为无状态云服务器,业务数据可存储在后端RDS、Redis、NOS等公共服务资源内。